2020濱州近交采摘好去處,秦皇臺西瓜采摘將與您相約
文章來源:濱州文旅局
“綠遍山原白滿川,子規聲里柳如煙。鄉村四月閑人少,才了蠶桑又插田。”陽春四月,萬物復蘇,秦皇臺鄉瓦屋張村標準化白色大棚內一派繁忙景象,農業技術專家王佃軍正在大棚中指導農戶種植瓜苗,“秦臺”牌西瓜轉型升級序幕開啟,兩個月后,這里將迎來第一批西瓜采摘游客。
濱城區秦皇臺鄉有著上百年的西瓜種植歷史,素有“西瓜之鄉”美譽。因地處黃河下游,土質沙壤,灌溉便利,最適宜西瓜種植。
與往年不同,今年,秦皇臺鄉政府成立“秦臺”牌大棚富硒小西瓜種植項目,引進日本進口的最新品種瓜苗,將西瓜產業的重心轉向品質提升,提高西瓜市場競爭力,通過西瓜產業轉型升級帶動村集體收入,打造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,促進鄉村振興。
西瓜吃起來甜不甜是由西瓜果實中的含糖量決定,新瓜苗糖度高,密植產量高,個頭小,每個西瓜都在3斤左右,西瓜的邊緣糖分可達到12.5,相當于普通西瓜中心的甜度,中心糖分可達16.3。
瓜苗們住的是陽光房,喝的是黃河水,吃的是有機肥,享受的是專家全程呵護,這就是秦臺牌西瓜的“日常生活”。
“像這種瓜苗,栽的時候,要定點定距,每窩栽一株,株距37公分。”在種植大棚里,農業技術專家王佃軍正忙著給村民講解瓜苗種植技術。王佃軍是秦皇臺專門從壽光請來的農業技術指導專家,他將在這里全程指導直到西瓜成熟。
西瓜的高品質,靠的是標準化這把“量尺”,“之前大田種瓜家家戶戶都會,是粗放型管理,現在,從溫度、選苗、種植、吊秧、授粉都將全程標準化管理。”王佃軍說。
不僅如此,新品種瓜苗采用的是嫁接技術,通過南瓜根與西瓜苗進行嫁接,利用了兩種植物的特性,南瓜根根系很發達,嫁接之后抗旱,抗澇,抗寒,同時解決了重茬的問題。
鄉村振興的難點重點是產業振興,之前個體戶種植較多,經常受天氣影響,產量、品質也不統一,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“秦臺”牌西瓜高質量發展的“瓶頸”,通過“秦臺”牌大棚富硒小西瓜種植項目不僅調整了西瓜種植結構,還延長了西瓜供應期,西瓜成熟后,將通過采摘和電商直銷帶動村集體和群眾增收,帶動西瓜產業轉型升級。
“這次我們共建了15個大棚,因為建大棚效益高了,給村民的流轉費也高了,土地流轉從之前的720元每畝提高到1000元每畝。”瓦屋張村黨支部書記張利濱說,“西瓜每年可種植兩季,等今年秋天,部分大棚還將種植辣椒和水果椒,年底還將建育苗大棚,將當地的老百姓集中起來,專門教嫁接技術,不需要再去買苗。”
“現在這15個大棚是示范種植,等老百姓看到成功了會紛紛參與進來,到時候產業就發展起來了”瓦屋張村第一書記龍德波說。
截至4月13日,瓦屋張村15個25畝大棚,53000棵富硒小西瓜全部定植完成,預計生產約200000斤小西瓜。
政府推動,技術引領,秦皇臺鄉著力培育壯大秦臺西瓜種植基地,向高質量、高標準、綠色化、品牌化發展,打造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,奠定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。
(作者:邵一娟 張丹;綜合以上圖片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,不作為商業用途,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。)
——2020濱州近交采摘好去處,秦皇臺西瓜采摘將與您相約